最近在我們身邊,關于電梯的新聞不少。9月20日,珠江路88號新世界中心大廈B座一座電梯發生墜落事故,電梯從24層掉落到負2層,電梯內十幾名乘客被關了40分鐘左右才被趕到的維修人員救出。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9月27日上午8時許,家住玄武區贊成湖畔居4棟的任女士,在下樓倒垃圾時被困電梯一個多小時,驚慌加上缺氧,60多歲的任女士臉色蒼白,癱坐在地。
第二天,本報又接到市民投訴,白下路上的洪宇大廈兩部電梯都徹底“罷工”了,住在二十幾樓的居民們爬得實在吃不消。
據了解,電梯的安全壽命通常為15年。而一些電梯在過了安全使用年限以后,由于使用單位沒錢更換,這些電梯不得不繼續運行,這種情況在居民住宅中最為普遍。
如今,電梯安全似乎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老舊電梯得不到更換,維護保養自然成了關鍵問題。
限時乘坐
居民“趕電梯”
所在小區:四牌樓59號和蓁巷15號
你可能聽說過趕飛機、趕火車、趕公交,但你聽說過“趕電梯”嗎?可家住四牌樓59號和蓁巷15號的高層老年居民們,每天都過著“趕電梯”的日子。
周圍的居民們告訴記者,兩棟住宅共用的電梯,由于年久失修,目前只能在每天的固定時段開放。樓內高層的居民們,每天只能按照電梯的開啟時間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
老年人買菜要“趕趟”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了小區內。從周圍居民的口中記者了解到,四牌樓59號住宅與蓁巷15號住宅相鄰,都是上世紀90年代的老居民樓。記者數了一下,兩棟住宅樓均有9層,每層有6戶人家,均住滿了人。
記者了解到,這兩棟住宅樓共用一個電梯房的兩部電梯。這兩部電梯都只在8樓、9樓停靠,居民們乘電梯上樓后,再通過搭建在兩棟住宅之間的通道分流。
居民們告訴記者,從住宅樓一開始投入使用,這兩部電梯就已經開始“服役”,如今已是第14個年頭了。其中的一部電梯由于故障頻發,目前已經停止使用。而僅存的另一部可以使用的電梯,還只在每天定時開放。
記者看到,一樓電梯間的墻上張貼著一張告居民書,告示書上注明了電梯的運行時間:每天早上6:30到8:30、中午11:00到14:00、晚上16:00到22:00,除此之外電梯都是關閉的。當然,使用電梯需要交費,成年人需要繳納每月10元的電梯使用費,孩童每月則需繳納5元。
采訪時,記者正好趕上了11點電梯開放的時間。恰巧一名頭發花白的中年女士在等待電梯開放,她告訴記者,自己住在8樓,“每天早上要趕在電梯關閉之前把孫子送去上學,買完菜回來要趕著時間上樓,晚上還要趕在電梯關閉之前回家。”和記者說完,她見電梯開門了,匆匆忙忙上了樓。
電梯壞了七旬老人困家七天
涂師傅是小區電梯的看管員,每到時間點,他都會用鑰匙控制電梯的開關。
涂師傅告訴記者,自己是2009年來這里工作的,從那時開始,小區的電梯就已經限時運行了。
涂師傅說,這兩部電梯都是小廠家的產品,一直故障頻發,維保單位也不停來修。
記者了解到,就在國慶長假的前兩天,電梯徹底罷工了。
72歲的張老太就是四牌樓59號8樓的住戶,見有記者來采訪,她苦著臉告訴記者,自己年歲大了腿腳不便,由于小區電梯壞了,國慶長假7天她也在家里困了7天。“電梯是長假最后一天晚上修好的,今天我趕緊出來透透氣。”
張老太告訴記者,1997年住宅剛建好,她就與老伴搬來居住。張老太說,記憶里,小區的電梯就經常出毛病。
記者了解到,在四牌樓59號和蓁巷15號兩棟住宅內,住在6樓以上的60歲以上的老人還有20名左右。由于電梯不靈便,不少老年人都吃盡了苦頭。
張老太說,電梯老舊對居民們影響太大。但由于是老小區,沒有物業也沒有業委會,“居民們倒是愿意花錢換部新電梯,但苦于沒人愿意牽頭做這件事。”
街道:正在協調上報換新電梯
記者聯系到南京市新街口街道,工作人員表示,今年南京市將對老舊小區的電梯進行整治,新街口街道辦事處也已經上報了25部老舊電梯進行換新,但是因為每年上報數量有限,蓁巷住宅樓的這部電梯目前不在這25部電梯之內。不過,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在和電梯產權人協商之后,可以安排進整治計劃之內。
隨后,記者就此事咨詢了南京市物業辦,工作人員表示今年南京已經開始著手對老舊小區內,在2000年之前投入使用的電梯進行專項整治。但是每年整治的電梯數量有限,他們會根據各個街道上報的數量,有計劃地進行安排,今年已經計劃整治69部電梯。
工作人員還表示,如果電梯已經在使用中出現問題,可以動用業主們在購房時繳納的維修資金對電梯進行維修。
李小姐下班回家,習慣性地瞄電梯一眼,門還是沒開,按鈕燈還是沒亮,已經快兩個月了,她和整幢樓20多戶人家都想問一個問題,這全樓唯一的一部電梯,啥時能修好?
下一篇:中國電梯協會理事長任天笑同志訃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