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向來不擅長技術,但這卻并不影響它們賺錢。因為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都懂得一點點“戰略”,雖然這些戰略很多時候有些鼠目寸光。
國內企業最擅長的“戰略”就是以技術換市場。當然,這種戰略下,最常見的結果是國外的技術持有者和我們一同擁有市場,但技術仍是人家的。我們獲得那些所謂的技術,如果用發展的眼光來看,根本就不能被稱為“技術”。
這種現象在電梯行業中也十分明顯,由于技術上的差距,中國最好的電梯品牌往往都是合資企業,因為這些合資企業的技術優勢,它們也在不斷擠壓著國產電梯企業的市場空間。
面對一個巨大的、種類龐多的市場,合資或者外資電梯企業的風光看上去并不足憂,也不能給國內企業以明顯的緊迫感。因為人們總有理由認為,在龐大的市場空間面前,總能找到自己的份額。即使技術上有欠缺,但是依靠價格占領一些低端的價格敏感市場,還是很有機會的。
危機最可怕的地方并不是危機本身,而是在危機存在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在大公司無暇顧及或者不屑關注個別市場的時候,小企業確實有機會在低端市場做文章,但是一旦掌握主動權的大企業騰出精力,進軍這些市場,那么擁有技術勢能的高端企業,一定會把低端企業打得體無完膚。在手機行業的競爭中,也有不少國內企業專注于低端手機的制造,但是當NOKIA等企業開始推出千元以下的低端手機之后,很多國內品牌都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曾經“手機中的戰斗機”,因為在技術和品牌上落后于國外品牌,現在也不知道停到哪里了。
當然,技術上的進步并非一日之功,外國的成功企業也是經歷過激烈競爭,才取得今天的業績。進步不易,堅持以技術進步為目標更加不易;有目標之后,掌握方法則更加困難。
在中國電梯企業普遍依靠外國技術的情況下,如何發展自己的電梯核心技術,成就自己在行業的主動地位,已經不是一兩家電梯企業所需要做的,也不是現階段一兩家企業所能夠做的。這個時候,更需要有人能夠站出來,將分散的國內獨立電梯企業整合起來,通過研發上的分工配合,利用共同的智慧,來促進我國電梯自有技術的進步,讓國內電梯企業逐漸擁有完全獨立且領先的核心技術。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國產電梯之間的結盟和合作,會給每個參與者都帶來更大的收獲,因為雙方在市場和技術等各個方面的平等,會讓合作時的透明度更高,在此前提的合作,往往能讓雙方都獲得預期的結果。
雜志與廣告
上海電梯
《上海電梯》創刊于1988年8月,是我國電梯行業辦刊最早的雜志之一。因為它一直堅持以電梯技術理論和應用技術為主的辦刊宗旨,受到國內電梯企業和相關企業及廣大讀者的...
埃略凡特文化傳播DM雜志
2009年1月創辦了《上海埃略凡特文化傳播廣告》。它不僅能擴大電梯企業向社會各個層面,尤其是房地產企業和物業單位的信息傳播和全面交流;也讓房地產企業及物業公司從...
國產電梯需要臭皮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