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8日,蘇州市電梯業商會成立,康力電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友林當選為會長。在當天的成立大會上,王友林發言稱,經過30多年的創新開拓,蘇州電梯業在全國已經形成較強的規模效應、品牌效應、集群效應。目前,蘇州電梯制造企業已近200家,其中整梯企業近50家,零部件企業150家左右,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有數據顯示,蘇州電梯年產量是國內電梯年產量的1/4左右,可以說,蘇州已經成為中國最集中的電梯生產制造基地之一。”王友林說。
汾湖經濟開發區提供的一份材料稱,據中國電梯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23%的國內電梯品牌企業集中在吳江。而目前吳江市80%的電梯企業,90%的電梯經濟總量,6家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電梯規模企業集聚于汾湖經濟開發區。
由此,蘇州電梯產業的分布圖清晰展現:以汾湖為集聚地,輻射吳江和蘇州,成就了中國電梯民族品牌的高地。
吳江電梯凸顯集聚效應
對于吳江電梯業的集聚效應,來自浙江的蘇州帝奧電梯有限公司負責人深有體會。“2006年來吳江建廠,5年時間里,我們帝奧每年幾乎以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長。去年,有效訂單已超過10億元,生產的各類電梯達11個系列。”帝奧電梯總經理薄建林說,該公司之所以能夠實現這么快速的發展,不僅得益于國內電梯市場的逐年擴增,還得益于吳江良好的經濟環境和電梯行業的集聚效應。
蘇州申龍電梯有限公司董事長袁華山表示,吳江電梯企業在行業中有著良好口碑,品質可靠,這也是國內外電梯品牌爭相到吳江建廠的原因之一。申龍電梯2010年有效訂單超過6500臺,比2009年增長了25%。“去年,吳江大的電梯企業銷量增幅都保持在20%以上,這意味著吳江電梯行業實現持續快速增長。”袁華山表示。
康力電梯的2010年年報顯示,該公司2010年的營業收入10.9億元,比上年度增長32.28%。
對于吳江電梯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電梯協會會長任天笑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吳江作為一個縣級市,能夠擁有這么多的規模電梯整機企業,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吳江電梯產業能夠發展得如此之快,除了電梯企業自身努力外,也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吳江已成為民族電梯的集聚地。
加快走出國門步伐
蘇州科達液壓電梯有限公司在液壓電梯方面一直領跑國內。科達電梯董事長任福明介紹,科達電梯銷往國內各地知名場所,甚至還出口至俄羅斯、巴西等國。剛開放不久的新國家博物館中就有一座科達液壓電梯,被業內稱為“國內最大文物運輸電梯”。
任福明透露,該公司已研制成功載重20噸的液壓電梯,“我們已經開始研發載重25噸的液壓電梯了。”
帝奧電梯目前出口量占到總銷量的10%,主要銷往中東。康力、申龍、東南等電梯龍頭企業在出口方面,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
據吳江海關的統計數據,2006年至2010年,吳江電梯出口數量分別為167臺、407臺、776臺、451臺、823臺。除去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出口數量下滑外,吳江電梯出口數量逐年增長。
技術跨越追趕國際品牌 人才成為電梯企業競爭焦點 技術創新成為推動力
3月10日,康力電梯召開全球代理商工作年會,王友林在會上表示:“加快研發10米/秒超高速電梯和30米重載交通型扶梯,凸顯康力核心競爭能力,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綜合實力。”
去年,康力電梯成功研發出國內第一臺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7米/秒超高速電梯,并運用到上海一房產項目中。由此,國產電梯實現了“超高速”領域零的突破,打破了國外電梯品牌對超高速技術的壟斷。
王友林表示,技術創新正成為康力電梯“奔跑”的內在驅動力。去年,康力電梯申請了21項發明專利,21項實用專利,10項國際專利。此外,康力電梯于2009年與浙江大學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其技術中心正在申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帝奧電梯去年成功生產出25米大高度全室外自動扶梯,成為國內少數幾家能生產大高度扶梯的企業之一。目前,該款電梯就樹立在企業的廠區假山上。該公司還在去年成功研發出90度自動旋轉式乘客電梯、無基房大噸位貨梯等,申報的各項專利達到20多項。
“從技術層面來說,國產電梯品牌已經與國際品牌沒有多少差距。”薄建林表示,技術創新與產品結構調整,推動了吳江電梯企業的跨越發展。
“中國制造”轉向“中國設計”
威特電梯部件(蘇州)有限公司是德國威特電梯部件集團的子公司,1995年入駐吳江。作為電梯門系統的技術領跑者,該公司見證了吳江電梯行業的崛起。
威特公司銷售總監徐建剛認為,吳江電梯產業基礎很堅固,并擁有穩定的、健康的、完善的產業鏈,在國內電梯行業影響力日趨增大。
“國產電梯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并不斷向高端市場拓展。可以說,國產電梯已由‘中國制造’變成‘中國設計’。”威特公司銷售總監徐建剛表示,隨著國內電梯市場格局的變化,該公司調整了市場合作方向,除了繼續與跨國電梯企業合作外,還加大了與國產電梯企業的合作力度。比如,2010年,威特公司就與同處汾湖的康力電梯進行了實質性的合作。
人才成為企業競爭焦點
進入3月份,申龍電梯也進入關鍵時期。袁華山說,總投資預計超過2億元的申龍重工正在試生產,一旦產品調試成功,就可以批量面市。
“最近幾年,我們圍繞著一件事情來發展企業,那就是技術創新。”袁華山說,企業剛起步時是市場培養了企業,而發展到后來是技術培養市場。為了推動企業技術提升,申龍一直想方設法引進人才,僅去年就聘請了30多位高科技人才。
袁華山說,目前申龍發展中最大的渴求就是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吳江電梯企業要想追趕國外品牌,特別是一些用幾十年打造技術核心的國外品牌,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對于吳江電梯企業來說,培養和引進人才是當前最迫切的問題。
城市建設推動電梯業發展 保障性住房建設帶來新機遇 城市發展推電梯業“快跑”
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吳江分院提供的一組數據表明,從2004年開始,吳江出現高層住宅電梯,隨后住宅電梯使用量逐年上升,這與吳江城市建設加快、高層住宅樓增多的實際相對應。
該數據顯示,2004年吳江住宅電梯為2臺,2005年新增62臺,2007年新增255臺,2009年新增351臺,2010年新增236臺。截至目前,吳江正在使用的各類電梯(包括乘客電梯、扶梯、貨梯、雜物梯等)3300多臺,其中住宅電梯1175臺。
該分院的統計數據還表明,以康力為主的本土電梯品牌從2005年開始進入吳江住宅電梯市場,并從2009年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
“吳江住宅電梯市場的發展與演變,是國內眾多二、三線城市的縮影。國內住宅電梯市場的格局已經發生了改變,原來是以合資或國外電梯品牌為主,如今國產電梯所占份額越來越大,并且保持了持續擴張的態勢。”該院一位工作人員分析,本土電梯品牌不僅大量進入吳江住宅市場,還不斷進入商店、酒店、商務樓、辦公樓、醫院等場所。
瞄準保障性住房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年,全國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標是1000萬套。
“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為我們國產電梯帶來了新的機遇。”袁華山認為,電梯行業的發展與國家宏觀政策息息相關,尤其是房地產政策。保障性住房的大面積建設,對價格相對較低、品質趨于完善的國產電梯來說,將是一個利好消息。
“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將持續幾年,對電梯企業來說,要有針對性地提升規模產能,以適應保障性住房的電梯需求。”袁華山說,從國內房產形勢來看,電梯市場保持10年的增長應該沒有問題,而且他認為2011年的電梯市場比2010年更大。
薄建林也認為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對國內電梯企業來說,是一個新的增長點。帝奧電梯也相應做好了準備,目前該公司的年生產能力超過了1萬臺。
電梯市場面臨重新洗牌
對于今年的市場行情,王友林認為,國家繼續加大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房地產市場面臨著考驗,與房地產息息相關的電梯行業也面臨考驗。與此同時,中西部發展在加速,東北振興在提速,城市軌道及高速鐵路等基礎建設項目紛紛上馬,保障性住房大面積建設,這對電梯行業來說又是利好。
“應該說,中國電梯市場重新洗牌、資源整合的局勢將進一步顯現出來。2011年對我們企業來說,是一個變革與博弈之年,在挑戰和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需要找準自己的發展路徑。”王友林表示。
技術創新能力需提升 建議設立特色產業園
對于如何推動吳江電梯產業的發展,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產業投資科科長袁衛清曾作過深入調研。去年,市經信委提出了《吳江市電梯特色產業園發展規劃(初稿)》。
該規劃建議,在現有電梯產業的基礎上,建立電梯特色產業園。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并努力形成經濟規模,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強競爭能力,從而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
袁衛清認為,重視技術創新,加大科技投入,推進產學研結合,集中力量攻克影響電梯產業發展的共性與關鍵性的技術問題,力求對電梯新技術和新產品全面跟蹤并爭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市電梯產業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該規劃提出,通過完善延伸電梯產業鏈條,以提升產業區域優勢。建立以電梯整機制造企業為核心,相關的產業鏈相互銜接的產業集群,重點引進、發展吳江電梯產業缺乏或薄弱的配套部件,如曳引機、電梯控制屏、安全鉗等電梯關鍵部件項目等。在差異化、互補發展的基礎上,建立產業發展的協調互動機制,引導與培育一批擁有產業鏈關鍵技術及產品的企業,填補技術盲點,開發核心部件,進一步形成完整的電梯制造產業鏈。
該規劃還建議,通過建設配套服務平臺,扶持產業集群發展。加快與電梯制造產業相配套的服務平臺的建設與發展,大力扶持和幫助中小電梯及配套零件制造企業快速成長,對我市電梯制造產業做強做大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全國性電梯零部件市場、網上交易平臺的建設,也有利于匯聚全國電梯產業交易信息,降低本地企業物流成本,拉長拉粗電梯產業鏈條,使得特色區域內諸多中小電梯及配件生產企業實現健康、持續的發展。
任天笑: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吳江電梯行業今后在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對此,中國電梯協會會長任天笑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要提升研發能力,提高產品的技術水平。民族電梯企業創新能力普遍比較弱,在產品和技術上很多是模仿國外品牌,因此要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多推出自主研發的產品,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是做好售后服務,提升售后服務的能力。電梯是個特殊的產品,不是賣出去就了事,還需要提供安裝和后期保養服務,售后服務是電梯品牌的重要內涵,而民族電梯企業的售后服務能力普遍比較弱。如今民族電梯品牌已走出國門,銷往世界各地,如何提高售后服務能力,健全服務網絡,是民族電梯企業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三是民族電梯企業在取得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要肩負起社會責任。當前,電梯市場競爭激烈,壓價現象屢見不鮮,有些企業為了壓價而改變服務質量和內容,損害了客戶利益,也損害了自身的品牌。因此,民族電梯企業不能為了降低成本而降低產品質量和服務,要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在節能環保、提升品質等方面多做努力,要樹立品牌意識。(劉立平 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