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3日,恒治新東方小區3棟樓發生漏水導致電梯停運,8日,站前地區一寫字樓高層漏水,導致3部電梯全部停用。進入冬季,我市高層電梯多次發生被水淹后停運的事故,原因何在?電梯進水被困的人該怎么辦?
停運原因:漏水后電梯易發生危險
3日,恒治新東方小區一號樓、三號樓和八號樓發生漏水,受漏水影響,三棟樓內的5部電梯全部處于停用狀態,28層的高樓,居民只能爬樓梯通行。8日,鐵東區二一九路16號一寫字樓30層漏水,導致該寫字樓3棟電梯全部進水停運,給在該樓上班的職員帶來極大不便。
記者了解到,入冬以來,高層電梯進水停運的不在少數。據一物業公司經理介紹,由于冬季天氣寒冷,樓內管道、管線很容易受凍,造成漏水,處理不及時很容易滲到電梯內,造成電子設備短路出現故障。而電梯電子故障極易引發事故,因此一旦電梯進水,普遍采用的都是停運維修。
小區電梯設計單一也是導致電梯停用的另一原因。據了解,目前我市小區電梯都集中修建在一起,電梯井與電梯井相鄰,一旦發生漏水,相連電梯都會進水,導致全部電梯停用。
為何難修:要抽水除濕
據了解,按照相關規定,每部電梯都要與有資質的維保單位簽訂協議,每15天由維保單位對電梯進行一次進場清潔、檢查、調試、潤滑、維保等工作。但是部分物業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延后檢查時間,導致維護質量降低。而另一方面,維修公司提供的是對電梯的維護和保養,對于電梯進水的維修、更換零件等都要額外收取費用,而電梯進水責任認定又需要一定時間,因此出現這種情況,往往處理不及時。而且,冬天天氣寒冷,一旦電梯進水,處理起來也非常麻煩,需要將電梯井內水全部抽干,對電梯內的設備進行烘干和線路的檢查,因此,修好一部電梯至少3天以上。
對于管線破裂或漏水情況,物業方面表示,一方面居民要保護好自家的管線設備,另一方面,業主不要私自打開樓道內窗戶,以免樓道內管線受凍。而業主則希望物業部門也應加大對小區樓道內管線的巡查力度,防患于未然。同時在小區內增加備用電梯,與普通電梯分開,一旦遇到主電梯停用,可以確保居民正常上下樓。
如何應對:及時報警離開電梯
電梯發生進水事故時,發現人員應立即通知監控中心或物業公司,由他們通知維修隊、管理處、保安隊,如果電梯內有人,應撥打進水電梯內的電話,通知人員盡快離開電梯,以免發生意外。當乘客乘坐電梯時發生進水,應第一時間按最近樓層將電梯停住并離開電梯,然后向物業報告。如被困在電梯內,不要試圖采用撬門等非常措施逃生,這樣容易使事故擴大,發生更大危險。應第一時間打電話進行報警,并積極與營救人員合作。
當確認電梯內無人后,關閉電梯電源,將電梯停到比進水層高的地方,將漏水情況制止,防止水繼續進入電梯。物業方面要在電梯門口設置告示牌,等待維修。采用各種手段,對濕水電梯進行除濕處理,利用干抹布擦拭、熱風吹干、自然通風、更換管線等,確認水已消除,各種絕緣電阻正常后,試梯運行后才可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