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日立集團迎來了創業100周年,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最鮮活的“百年老店”樣板。100年前,日本一家礦山的工程科長小平浪邊修理外國制造的礦山電動機械,邊研究其制造方法,隨后自己成立一家新工廠,開始了“自主創新”。100年后,這個當年的小廠成為在世界各地擁有900家集團公司、40萬員工、年營業額超過1000億美元的跨國大企業。它就是日立。
在日立“加冕”百年企業的時候,建議大家去看看它的新廣告——“夢貘”。去年日立為在華30周年打造了全新廣告“夢貘”,可惜未被外界重視;今年借100周年之際,日立再度推出“夢貘”形象廣告。從這個日立視為里程標志的廣告中,可以窺知一個企業的心靈密碼。
貘是《山海經》中記載的上古神獸。傳說在月色朦朧的夜晚,貘會從森林中來到人間,把人們的噩夢一個個收入囊中。夢貘吞噬噩夢,還人安寧之眠,以此守護和諧世界。由日本插畫藝術家加藤彩繪制、動畫藝術導演森本晃司執導的“夢貘”廣告,充滿了東方的藝術特質與唯美氣息,令人耳目一新。日立在它的100周年,一改典雅、莊重的風格,推出清新、可愛的“夢貘”形象, 這標志著它尋求創變的決心。
過去的幾年,日立并不順利,由于遭遇金融危機的沖擊,企業連續虧損。為此日立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顯示出老而彌堅的斗志。日立走過的100年中曾屢次沖出困境,創業時期的工廠大火、關東大地震、戰后的混亂、石油危機……這讓這家企業的管理層堅信,只要有斗志,沒有什么難關過不去。
在中國,人們是在二十多年前伴隨著“日立牌就是HITACHI”的電視廣告熟悉日立的,這奠定了一代人對日立電視機的深刻印象。但這兩年,日立先后關閉了包括中國廠在內的數家電視機生產線。許多人在問:日立怎么了?
事實上,這是日立調整產業結構的一部份,就像PC鼻祖IBM把PC業出售一樣,日立也在調整包括電視在內的低利潤或虧損行業。而從整體上看,中國是日立在海外最大、也最成功的市場。只不過很多時候“HITACHI”的標志隱藏在了普通消費者(國際電梯網)的視線之外,比如你到上海新天地看新年倒計時演唱會,未必知道門票里有日立開發的世界上最小的 RFID芯片;你到中國第一高樓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未必注意到1分鐘直上95層的觀光電梯是日立牌;你到重慶坐上中國首條單軌列車,也未必清楚它是日立制造。
日立的第一個50年是以電力、社會產業、電氣、家電產品為主;第二個50年,是以電子、信息通信為主。而對今后的50年,日立又提出了新的戰略中心——將IT基礎設施與社會基礎設施融合構成的“社會創新事業”。
通俗地解釋,日立所謂的“社會創新事業”,就是充分利用IT技術為交通、電力、建筑等基礎建設提供環保型解決方案,發展低碳經濟。日立目前在中國已經參與“天津生態城”等一批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城市項目。
日立的“夢貘”廣告,以其“吞噬噩夢”的中國古典意象,寓意吞噬污染、還原美好世界,傳遞“創萬物和諧、造永恒生機”的理念。這正是日立下一個50年所致力的“社會創新事業”。
這幾年的轉型與改革,為日立迎來了一個煥發生機的100周年。在削減200多家不符合發展趨勢的子公司,加強“社會創新事業”后,日立最近連續三個季度實現盈利,并喊出了在2010年由守轉攻的口號。
一家走過100年風雨的企業,今天依然承受壓力,今天依然尋求轉型,今天依然勉力創新,這證明了沒有企業能夠一勞永逸。成功創業的企業都在說:要有“離破產只有一個月”的憂患意識,做了10年的企業如此,做到100年的企業亦如此。所謂基業長青,都是用奮斗的每一個瞬間構成的永恒。在日立100年之際,向這家老而彌堅的日本企業表示尊敬,所有頑強的奮斗者都值得喝彩!